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

黑色标题

忙活了几天,连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时间都没有。吃罢了一顿足够晚的晚饭后,带着有些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坐在电脑前,希望能以寻常的方式放松一下,当然,在网上随便走走看看是件最寻常的事了。有点意外的是不经意间居然连续看到三个黑色标题:

一个是韩寒的博客,写给一位环球天韵唱片公司叫做王唯懿的老师,30出头,还怀着6个月大的孩子,煤气中毒身亡。由己推彼,相近的年龄,普通工作者,有个安定美满的家庭,我虽未尝怀孕,但也刚刚体验过老婆怀孕的历程。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忽然辞世了,虽然从来不认识这么个人,但感同身受让人觉得很惋惜!

另一个是百度的CFO王湛生,在我看来百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值得尊重的公司,影响力自不必说,单是作为中国的科技公司在美国股市上的表现,已经足以自豪。能够给这样一个大公司做账房先生,即使不了解其人,也可以想象其能力作为(据说“在帮助百度上市,进而成为一家领先的美国上市公司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反正不是等闲之辈。这样一位能人,正值人生顶峰,在度假的时候因为一些意外,说没就没了,相信他的朋友,家人,同事一定会非常意外,非常痛惜!

还有一个来自体育版,苏格兰的一名球员(队长菲尔-奥唐内尔),被换下场时忽然倒地身亡。据说是名不错的球员,作为球员,年纪稍大,作为普通人,正值英年。三年前,在经历的运动生涯的辉煌后,他回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却在这里走完人生之路。比较可怜的是他身后留下了妻子和四个孩子。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或许是人之常情。不过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黑色标题,引人感慨!人生苦短,这样的话大家都常挂在嘴边,不过多数是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的无病呻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听到、看到或经历这样的事情,见闻多了,感慨之余免不了会思考:生命有始必有终,其“始”并非自己能左右,其终看来也不是自己可控制,始终之间,什么才是意义?人生苦短,就该及时行乐?还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某某事业中去?还是如佛家耶家所云行善积德以盼望所有业障被原谅?还是...?这种问题不能开始思考,思考的极致必然是走进宗教、哲学这些形而上的东西里。

五年前祖父外祖的过世,三年前姨夫的和小焦的事故,今年舅哥的虚惊一场,都历历在目,亲友的故去给我们以震动,慢慢的,对路人甲乙丙丁的离去也会感同身受。有人说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这固然可以给逝者亲友以安慰,然而对无法超然物外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形态都太残酷太突兀了。那些失去亲友尚在悲痛中的人,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离开的人是你,你会希望你的亲友如何?必然不是长时间地为自己悲痛,必然是希望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必然是希望他们走好剩下的人生旅程。由己推人,你逝去的亲友必然也对你有这样的祝愿与希望。所以,那位老师的丈夫,那位CFO的父母,那位球员的妻儿,坚强起来,好好生活!

死亡让人思考生命。生命的意义太玄妙,不可说,不能说,不敢说。但还是会每每想起。如果不甘于及时行乐,也还没有找到可以为之无怨无悔奋斗终生的事业,也还没有献身于佛祖、耶和华的虔诚,那么好好把握生命中剩下来的每一天,寻找到一件事情,一个理由,一种意义,不走运的话,可能临到终点的时候也没寻到什么,那么上下求索这件事本身也许就是意义所在,幸运的话也许找到了这么一种意义,那么就该仿佛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为之而努力,到达终点的时候,即使一事无成,但并无遗憾的,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已足够!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Web 2.0 Idea I

针对RSS Reader订阅的feeds做评论怎样?有时候评论比内容本身更容易得到关注,cnBeta是个不错的例子。

当对连篇累牍的rss title 产生了审美疲劳,进而麻木的时候,如果忽然扫到一两则感兴趣的标题,也许除了有看一眼详细内容的冲动,更多是想看看其他对此感兴趣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以及如何评价,审美活动讲认同感,事物本是客观的,本无所谓美丑,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认为一件事物是美的时候,自然认为别人也会有同感,而个人的主观感受,也只能由旁人的认同感来证明,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同理,个人观点也往往需要参考旁人的意见来佐证。于网络内容而言,作者的创作动力往往也来自于读者的评论和反馈。要不然为什么写完一篇博客,会反复刷看最新留言,还有为什么江湖上总是流传着“看帖不回帖”如何如何的义愤之辞。因此评论是有价值的。

RSS reader像是一台电视机,虽然频道可自选,但每个频道里播放的内容还是有限的。只有允许用户评论,才能让衍生出更多的价值,用户有的放矢(这里强调的是“的”),才能激发创造者的动力和灵感。 用户参与创造内容,这是web2.0的宗旨。

作为web用户,创作总是比评论困难得多,所以鼓励评论也比鼓励创作更容易。现在留给读者的参与方式通常是收藏,再给收藏加tag,当看到一些好的观点时,单纯的收藏会让读者常常会觉得不过瘾,往往有评论几句的冲动,或者看看其他读者的观点才痛快。读者当然可以在原始post处添加评论,但对于reader里常常保持1000+未读文章的读者如我者来说,这种参与的冲动很容易就被一系列“多余”的操作和等待时间所打消掉了。

RSS feeds的优势是内容集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了解,熟悉,喜爱甚至偏执于订阅的方式获取信息,然而跳到原始发表和查看评论总是太麻烦,如果能以某种方式将评论与rss feed直接绑定,这个“绑定”的意思是说有统一的地方针对特定channel和post来发布和阅读评论,这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便捷。这点“便捷”不可小看,要不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多toolbar和plugin,google的域名都简化到g.cn了,但google toolbar还是必不可少,因为一旦有用户习惯了浏览器或桌面上的搜索框,就连这四个字符都懒得敲了。

所以,这个idea的重点是:集中用户参与创作的方式,并使这个过程尽可能的便捷。

理想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由人气旺盛的feed集散地来实现,比如google reader,feedburner, 鲜果,抓虾,feedsky等。不过俺们这些第三方也可以考虑以扩展的方式来尝试一下。


象“友贴”那种以link为主题,扩展评论和用户小组,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实现。但link来源比较松散,而且更多像是bookmark,bookmark多数是个人收藏,比如收个门户网站的地址,应该没多少人乐于评论。所以这个idea的另一个重点是以热门feed为评论对象。

这个idea大概是在使用rss reader时产生的,多数reader都有推荐和收藏,但都没有评论,有评论冲动的时候,想到了这个需求。

评论的质量是个重要的问题,灌水自然不可避免。我想象的评论是cnBeta那种水平的。

好像在哪里看过类似exchange comments之类的应用,需要深入了解一下。

update: 看来类似的想法早就有了,不叫exchange comment, 叫coComment,不过只能说“类似”,因为coComment是针对blog,我的想法是针对feed,blog只是能输出feed的一种源,针对feed还是更有用的。其实coComment也不复杂,想法就是在浏览器上加个Bookmarklet,在提交留言的时候点一下这个bookmarklet,用户的留言自动传到coComment的服务器上,多留一份拷贝。与我的想法不同的是,这种做法是以coComment的用户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比较方便的查看你曾经在不同的blog留下过哪些留言。我的想法是以feed和post为中心,主要目的是让更多人阅读和发布自己的评论,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统计个人针对哪些feed做过留言,达到和coComment同样的效果。
关注一下:http://www.cocomment.com/http://www.mengyan.org/blog/archives/2006/02/06/110.html

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

小议沟通

社会属性是将人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的最关键因素,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有很多种,沟通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一个重要保障。语言的产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成为可能,传说当人类有能力建造巴别塔的时候,上帝出于畏惧,让人与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也成了阻止人类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可见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沟通是种艺术,也是技术,表达、倾听、肢体语言都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沟通的目的何在?传达和获取信息。不会沟通或者没有沟通有什么后果?对上古的人类而言,没有沟通意味着永远无法完成巴别塔这样让上帝都畏惧的工程,对现代人来说,意味着与社会现实脱节,与人群隔离,思想闭塞,性格孤僻,失去前进发展的机会与动力。沟通有点象是吃饭,有些时候,吃饭是很愉快的事情,是种享受,另一些时候,吃饭是种负担,但出于生理需要,或者社交需要,很多饭再不愿意吃也得吃;沟通也是一样,很多场合,自我表达是愉快的,主动的,必须的,令一些时候,再不愿意讲话或者听人讲话,也要去讲,也要去听。沟通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便是以真实的人或人群为对象,一个整天面对电脑使用聊天工具的人,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有什么?开会是一种广播式的沟通,有人讲,有人听;聊天是一种点对点式的沟通,每个人都可以讲,也可以听。

相信上述观点可以被大多数人认同。以此为依据,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沟通能力”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表达能力,“会说话”,“健谈”,其实说的都是这种能力。“能力”从何而来?通常说一个人有某方面的能力,一般都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天赋或在这方面很努力或二者兼而有之。对于一个没有语言天赋,又怯于表达的人,就很难具备这种能力了。没有但又渴望拥有“沟通能力”,往往就象一个人没有又渴望拥有金钱时的表现一样,焦急、浮躁、急于求成、低级错误、自卑。

同样重要的还有倾听。上帝给人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人少说多听。沟通能力差往往也表现在不会倾听这方面。听懂别人在讲什么,进而弄清讲话者的意图,才能或欣然接受或怒斥批驳或求同存异或,才能使沟通更有效。也只有通过倾听才能了解讲话者的心思,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沟通的效果还与人的阅历、学识、兴趣、特长相关,但并非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有时候恰好相反,一肚子学问的未必是个好的演讲者,刘项原来不读书,但不意味着他们不能成为优秀的演说家。

可以说“沟通”这件事谁都会做,但有效沟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的。

拿聊天来说,这是最方便随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聊天的对象可以是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聊天的时候没人会准备提纲也不会打草稿,即兴的演讲和凑趣的打岔都可以成为聊天的一部分。健谈的人,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一晚上,各种烦恼和喜悦都可以成为谈资,即使旁人未必感兴趣的话题或没人会关心的琐事,也可以说的绘声绘色,且忘情投入。会倾听的人,可以从别人的话题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也可以见缝插针,恰如其分的插入自己的看法和一件,虽然可能惜字如金,但往往一针见血或恰到好处。

说话最重要的是有条理,即使是随便的聊天,如果说话的人头脑清晰,思维连贯,逻辑性强,很容易让倾听者跟随自己的思路,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未必是功利性的,哪怕只是为了讲个笑话,博众人一笑,也需要能很好的把握重点,详略得当,声情并茂。相反,如果讲话有气无力,啰哩啰嗦,没有感情色彩,没有重点,没有抑扬顿挫,不带任何肢体语言,说了前面忘了后面,那么再精彩的事情也会让人听来索然无味了。时间长了,熟悉的人会习惯性的忽视你的意见,陌生人也不会对你有什么认同感。

沟通还有个态度问题,谦虚平和的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关键,任何暴跳如雷和先入为主的态度都是良好沟通的桎捁。君子日叁省乎几,做人可以高调,但不能妄自尊大,讲话可以滔滔不绝,但不该盛气凌人。

这是一次反思,好的方面是别人的,差的方面都是在说自己。好的方面都是我所羡慕的,羡慕意味着别人有自己没有,别人能做到自己做不到,而差的方面都是自己希望避免但无法做到的。这两日不断遭遇沟通障碍,也许并非旁人所看重的,却都是另自己沮丧的。也曾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然而...太笨了。太伤自尊的话不想对自己多说了,希望劝自己加倍努力,不可妄自菲薄,然而总是事与愿违,缺乏沟通能力让自信心和自尊心备受打击,按前面的推论,自身为人的社会属性是十分匮乏的。

何如?再努力吧!

附一二小事以备忘:年轻同事离职,洗澡,喝茶聊天,安排工作。

2007年12月17日星期一

洗澡

晚上洗了个澡,身上去掉半斤灰,脚底去掉一层皮,顿时觉得走路轻快了不少。
昨天剪了个短头,回家觉得很轻松,洗澡后更觉神清气爽,搓澡的时候心理隐隐有些不安,因为似乎已经忘了有多久没有彻底的精神放松,紧张的情绪已成习惯,身心长期保持在一种疲惫的状态,睡眠马马虎虎,总觉得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其实又没做什么,整日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思量起来,几乎没有外界的压力,都是自己思想的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是个问题。也许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该是为了让自己处在一个紧张的氛围中,紧张的氛围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决不应该是刻意的,懂得休息,才能走得更远。

2007年12月7日星期五

回家

“回家”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词。背着书包的年龄,回家意味着吃饭、写作业、看电视、睡觉;异地求学的岁月,回家意味着放假、买车票、改善伙食、会同学、睡懒觉;工作后,回家意味着过年过节、探望父母、短暂逗留,匆匆返回;自己成了家,回家的含义就多了两层,一是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的房子,家务、吃饭、睡觉,二是省亲,看望父母亲人,“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三是去自己另一半的家。不论如何,“回家”都是个美好的,轻松的词汇,如同KennyG的going home给人的感觉一般。

明天要回家了,除了一样的美好轻松的感觉,还多了一份对孩子的期盼,时间过得真快,嘎嘎满百日了,刚刚浏览了一遍嘎嘎出生至今的照片,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心头,也许是孩子满月后一直没在身边,看照片的时候一直带着一种喜悦的感觉,甚至还微微有一份惊讶--“这居然是我自己的孩子”。爸爸明天就回家看你了。“回家”一词,在2007年的冬天,对31岁的我来,居然有了这样新的含义,真是奇妙!

更好的消息是,大舅哥的病理出结果了,良性,看来不需担心了,在经历了这许多的失望和煎熬之后,这是最好的结果了,生活很美好,一起向前看!

现实一点的问题是,向前看要分得清本末,身体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健康对自己固然必要,对家人更为重要,尤其是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男性骨干。今天体检结果取回来了,倒是没什么大毛病,然而各种小问题纷纷露出苗头。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才能把握,于人于己,都应该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这是一切的本钱。

2007年12月6日星期四

牛仔很忙

周杰伦是个天才,总让人意外。这首“牛仔很忙”真有趣!

 

呜啦啦啦火车笛 随著奔腾的马蹄 小妹妹吹著口琴 夕阳下美了剪影
我用子弹写日记 介绍完了风景 接下来换介绍我自己

我虽然是个牛仔 在酒吧只点牛奶 為什麼不喝啤酒 因為啤酒伤身体
很多人不长眼睛 嚣张都KAO武器 赤手空拳就缩成蚂蚁

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了
你们一起上 我在赶时间 每天决斗观眾都累了 英雄也累了
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了 副歌不长你们有几个 一起上好了
正义呼唤我 美女需要我 牛仔很忙

我啦啦啦骑毛驴 因為马跨不上去 洗澡都洗泡泡浴 因為可以玩玩具
我有颗善良的心 都只穿假牛皮 喔跌倒时尽量不压草皮

枪口它没长眼睛 我曾经答应上帝 除非是万不得已 我尽量射橡皮筋
老闆先来杯奶昔 要逃命前请你 顺便餵餵我那隻小毛驴

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了
你们一起上 我在赶时间 每天决斗观眾都累了 英雄也累了
不用麻烦了 不用麻烦了 副歌不长你们有几个 一起上好了
正义呼唤我 美女需要我 牛仔很忙

2007年12月4日星期二

老娘看女儿

老娘是我的老娘,女儿是我的女儿。按常理,成年人有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可眼下家里的特殊情况,不得不出此下策,让身体不好的父母帮忙照看尚在襁褓的女儿。

刚刚给老娘打了电话,能听出来挺疲惫,说今天凌晨给孩子喂奶,之后就不得入睡,孩子的母亲不在身边,而侍侯孩子这极耗精力的体力活,眼下几乎都落在了老娘的身上,虽然有亲戚朋友帮忙照看,但毕竟孩子需要全天不间断的照顾,着实累人。

我也实在没什么办法,自己既不能回老家照看,又不能催促老婆尽快回家看孩子,只有无可奈何的跟老娘道几声辛苦,却很是苍白无力。人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我这有了孩子的父亲却还需要老娘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实在惭愧。父母恩没有在自己养儿的过程中体会,反而在老娘帮忙照看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体会甚深。